欢迎您来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广东省省属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专题专栏>>文章列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听老党员讲故事 让党史学习更有温度

专题专栏

从“两弹一星”到智能建筑顶尖,他花了两个30年
发布时间:2021/08/04点击率: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西塔、广晟国际大厦……这些地标性智能建筑都与一位老人有关,他是谁?做了些什么?

他是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金松合唱团的团员,近日,我们上门探访了这位老人,86岁的陈佳实大病初愈,身体明显瘦削了许多。他特意戴上鲜艳的鸭舌帽,穿着粉条纹衬衫,这样显得精神一些。

 

55岁再出发  70岁创新出成果

2005年陈佳实担任“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智能化项目技术负责人时,已经70岁了。踏入智能化这个行业,那年他55岁,1991年他作为广州市人事局引进学科带头人,在华南自动化工程联合公司任技术开发部部长、副总工程师。“这是我人生最痛苦的转折点”,他说。本来在西北工业大学教书,要转到下海搞工程,他感到风险压力很大,况且他在导弹方面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心中不舍得离开导弹事业,对于导弹制导能不能应用在民营智能化行业上,也打了个问号。

陈佳实不负众望,在广州率先提出5A(楼宇、安防、通讯、消防和办公等自动化)智能建筑理念,摒弃美国人的捆绑式3A标准,得到了市政府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美国顾问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我作为工程总工要维护国家利益,节省国家的钱”。科技爱国赤子没有什么豪言壮志,有的是几句朴实的话和老骥伏枥的实干创新。

一个70岁的老人,每天在白云山下,从早8点工作到晚8点,戴着钢盔帽在工地上,管着1000多号人,春节也不回家休息,就住在旁边宾馆。“干劲很足的哦,还很多创新想法,用到中央空调、集成软件……”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成后,赢得了很多荣誉奖项包括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陈佳实参与编写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导册》,成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最早的创新成果。

紧接着,他又担任“广州西塔”智能化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和专家顾问,把成功经验应用在广州西塔、广晟国际大厦等,建成了一栋栋绿色智能建筑,使广州在智能建筑行业走在全国领先。

 

图:2009年西塔和配套酒店公寓和商业群楼等完工开业后陈佳实在建筑前留影

 

原来,这些地标建筑的背后,都有这位老人的卓越付出。2019中国智能建筑特殊功勋奖获得者、广东省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首席顾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特聘顾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他这些头衔和荣誉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的低调朴素。在主持多个重大智能工程项目过程中,金钱利益诱惑很多,“我只拿工资,多的一分钱不要”。他用技术创新为甲方、为国家节省了很多成本。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里,陈佳实很早就有这个意识。

 

第一批访美学者 为国人长志气

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陈佳实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成为中国第一批出国的访问学者。这是一段他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时陈佳实在西工大教书,全校只有一个出国名额,要在众多教师中选拔,考的流体力学不是他的专业,他差点就要放弃。结果陈佳实靠着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外语优势,考取全校第一,“非专业的打败专业的”,在西工大掀起一阵风波,一考成名。

陈佳实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之后,与一个美国教授共同带研究生。那个年代的中国国力尚弱,出了国门经常被人瞧不起,如果没有过硬的本事,顾着吃喝玩乐是会丢了中国人的脸。“我是来搞科研的,不是享乐的”,陈佳实把导弹的自适应算法,应用到液压、基建、计算机等课题上,令美国教授对他刮目相看,给他相当多的方便和优待,包括随时使用计算机研究室、主持课题的权利,还把他介绍推介给家人,让妻子不要称呼他professor chen(陈教授),改叫jiashi(佳实),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密朋友。

 

 

图:陈佳实在美国波士顿参加ASME(国际性学术组织)冬季年会

陈佳实在美国发表了2篇论文,去波士顿参加答辩,受到了美国海空军的高度赞赏,还登上了国际论文集。两年后,美国教授写信给西工大挽留他。陈佳实在美国受到了尊重,“心情愉悦,为中国人出了口气”,但他没有答应留下。“我有红色基因,我是共产党员。学成回国、报效祖国,说过的事情不改变。”

陈佳实的红色基因从哪里来?爱国、专业这两大法宝,是从哪里开始扎稳根基?这就要回到他人生的起点,说到两个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人——陈赓和钱学森。

参与“两弹一星”,深受陈赓、钱学森影响

1935年,陈佳实出生在长沙的一个革命家庭,18岁他从长沙一中高中毕业,满腔激情报名参军,经过政审、考试,成为长沙市60名录取人员之一。随后,他被组织带到了北京、哈尔滨,才知道是被选中进入了中国第一所军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校址设在哈尔滨,后来简称“哈军工”。毛主席深谋远虑,把陈赓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唤回来组建“现代化军事学院”,专门培养新中国军事技术人才,并亲自写下《训词》。

 

195391日,陈佳实作为统招的第一批学员,参加了建校仪式暨开学典礼。在陈佳实的记忆里,陈赓来学生宿舍看他们,穿布鞋戴草帽,个子不高,说话非常风趣幽默,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还跟学生开玩笑说:“我死了,你们不要哭,给我送个花圈就行”,这给陈佳实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住的楼房修得很漂亮,条件非常好,50岁身经百战的陈赓为了广招人才安置好教授专家,自己却住小平房。从陈赓身上,年轻的陈佳实深切感受到老革命的崇高品格。这种影响持续了他的一生。

经过组织分配,陈佳实进入航空专业,正好与他志向一致,主要学习自动化和红外导引。1958年他毕业那年,浙江上空爆发激烈空战,国民党发射了4枚美制“响尾蛇”导弹,3枚落在稻田里,据悉这是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使用空对空导弹。陈赓赶紧把导弹运到北京国防部组织解剖,并让哈军工派出3名技术骨干,这其中就有优秀学员陈佳实。美制“响尾蛇”导弹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红外制导技术,陈佳实和2名老师一起负责解剖红外导引核心部件,就此参与了中国第一次研制导弹的全过程,开启了“两弹一星”的征程。

“陈赓把导弹就放在国防部大厅,召集了各路专家来研究,大家看了都非常兴奋,谁都没有见过导弹”。

紧接着每天连续通宵达旦,为的是争取尽快把图纸绘制出来,才可以仿制、生产。“非常困难,要打开被塑封的导引头,用小锤子一点一点敲开,又不能碰坏线圈,最后看到里面的硫化铅调制盘,摔下来也都碎了,要一点点拼接,非常辛苦,但我们干劲也真大啊!”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急切改变国家落后的局面,靠着身上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一个多月就把图纸绘制出来了。把图纸押运到工厂生产的任务,落在了陈佳实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上,整个机密押运过程,让他再一次感到光荣自豪。

 

图:在哈军工的陈佳实

 

图:二排左二陈佳实

全中国只有一个人见过导弹,那就是钱学森。毛泽东让钱学森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专门研究导弹制导。1958年底陈佳实进入了五院二分院,师从钱学森。“钱学森经常来我们办公室交流技术,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气势凌人的姿态。”陈佳实在钱学森手下工作了三年,直到1960年底被陈赓调回哈军工成立空对空导弹教研室。在陈佳实看来,钱学森是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他总结了两条理由:“一是爱国,有骨气。二是坚持,钱学森认定的就坚持,所以成果不断”。

“不爱国就没有基石,就会漂浮。爱国才有家。”陈佳实在自己人生的大大小小的考验中,也作出了相同的回答。

 

图:钱学森儿子钱永刚赠书给陈佳实

“基于创新,成于实干”,86岁的陈佳实在笔记本扉页写下这8个字。当年他押运图纸去生产的第一颗导弹没成功,苏联帮助我们认清了自适应核心技术,中国的导弹才顺利发射。这给学生陈佳实刻下了人生最大的教训——书本知识要应用到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掌握核心技术十分重要。几十年后他在智能建筑行业上的奋斗,又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这个启示。爱国、实践,陈佳实以“两弹一星”为起点,30年导弹科研,30年智能建筑,一路选择、一路坚持,把“两弹一星”精神贯穿人生始终。

 

图:2016年陈佳实向法国AUSTRAL NET公司总经理Babroni先生介绍智能建筑产品

 

 

图:2019年陈佳实带队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察“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准备工作

 

图:2019年陈佳实在设施园艺作物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现场考察

 

图:陈佳实是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金松合唱团成员之一

 

 

 

图:2020年11月陈佳实与妻子周菡参加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婚庆活动

(链接《携手59年的夫妻,金婚生活是怎样的?》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19/c4317545.html?colID=23139&appversion=6901&firstColID=23139&date=MWUwZjVkYjQtYzhmMC00MWQwLWI3OWQtZGE0NWMwOTBmZTQ2&layer=2&from=weChatMessage)

结束采访后,陈佳实从房间走到客厅,取下了鸭舌帽,露出了稀疏的白头发,比起去年他参加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婚庆活动时显得衰老了些。但他走路还很快,身板腰杆挺得很直。

“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的寿命延长到极致”,这是陈佳实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给子孙和年轻人的忠告。从没有“退休”概念的他,至今仍担任着科技公司的顾问,还时常有年轻的科研人员上门向他请教,畅谈智慧城市、人工智能……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  林正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