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隐藏,合并到学习园地-班级活动
——记陈雪红老师演唱班教学观摩课
?
2011年11月29日为进一步贯彻“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探索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陈雪红老师执教的演唱班成功举办了一次生动活泼的观摩课。前来听课的有校领导、全体研究员、教务科工作人员、辅导员、音乐系任课老师和班长共30余人。
这堂课主要内容是《旋律——情感》,包括美声、流行、民族唱法的区别;民族唱法的特点;学唱歌曲《蒙山沂水》。
陈雪红老师自2003年以来在我校任教,她针对老年学员的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这堂观摩课就充分体现了她独特的教学魅力:
一、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的放矢。
从音阶发声练习开始,到讲述美声、流行和民族唱法的区别,只用了20分钟,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为教学民族唱法作铺垫,再导入新课民族唱法。先介绍民族唱法的三个主要特点:情——情感表现,字——歌唱语言;味——风格韵味,也就是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老师巧妙地将传授知识的“讲”与示范(演唱)结合起来。在讲解“情”这个特点时,老师示范演唱了歌剧《白毛女》喜儿与大春在山洞相见时的片段,突出情感的表现;在讲“字”的特点时又演唱了电影《知音》插曲并与美声唱法作比较,以及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演唱的片段,突出了“吐(咬)字清楚、普通话发音准确”;在讲解“味”的特点时,老师又以芭蕾舞剧《沂蒙颂》中的选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演唱为例,有的放矢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请一位学员上台演唱这首歌进行展示练习,老师点评,进行师生互动。全体学员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和欣赏了陈老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深感跟着陈老师唱歌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而且还充分体验到音乐艺术的光彩和美感。
二、语言简洁,内容充实,精讲多练。
在教学新歌《蒙山沂水》时,先听两遍录音,并提示在歌唱时要注意情感与气息的配合、歌唱结合声音的控制、旋律及节奏的掌握。老师语言简洁、精讲并与指导学员多练(唱)相结合,当学员通过齐唱歌谱、歌词初步掌握了这首歌后,再指导分角色练:齐唱、男声唱、女声唱、合唱、坐着唱、站起来唱,多种方式练唱。练唱时师生互动:学员边唱,老师边点评,学员发言补充指正。老师精讲,学员多练,师生互动,从理论到实践,学用结合,教学效果好。
三、教的轻松,学的愉快,快乐常在。
陈雪红老师是位深受学员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在面对全班89个学员的课堂上,陈老师教学态度和蔼可亲,教学神态轻松自如,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教学语言精练简洁,示范演唱歌声悦耳、优雅动人,充分展示了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功底。学员们在“巩固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中,纷纷上台亮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朱锦华、邱扶曾两位学员的表演唱《刘海砍樵》,载歌载舞,精彩的表演逗得大家笑声、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女声小组唱《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和全体男学员演唱《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更是博得一阵阵掌声。课堂上,歌声、掌声连成一片,充满了欢笑与快乐。在这个和谐友爱的集体中,学员们愉快地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演唱班不仅是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还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大家庭,正如陈雪红老师所说:“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她把学员当成自己的兄长大姐,情同手足,亲如家人。除上课外,她经常带领演唱班的学员积极参加每年迎新春慰问孤寡老人联欢会,《迎亚运、促和谐、送健康》广州、佛山、深圳等地巡回演出等文艺演出活动。在陈老师的教导与带领下,演唱班的学员学以致用,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深受赞扬与好评。(文:王长荣 摄影:郑纪军 石浩杰)
陈老师教声乐轻松自在、活泼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全体男学员在演唱《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课堂上充满欢乐的气氛。
教学观摩课结束后,前来听课的校领导、研究员、教务辅导员、老师和班长等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