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隐藏,合并到学习园地-班级活动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何冠洲老师组织楷书基础二班同学到白云山广州碑林参观学习。
广州碑林的前身是白云寺,位于白云山九龙泉井上方至摩星岭脚地段,占地一万六千多平方米。白云寺始建于宋朝,是广州历史悠久的古寺之一,不幸被毁于抗日战争期间。1992年,广州市在此修建广州碑林,收集了部分历代名士、现代诗人、书法家歌颂岭南风光、歌颂羊城、歌颂白云山的诗词、书法佳作,刻碑近三百块,以室内置碑、室外立碑、摩崖碑刻、木刻楹联等形式,分置于摩岩石刻、南雅堂、仙墨轩三个景区,将书法艺术融汇于园林与自然胜景之中。
10月20日,同学们相约来到九龙泉井口集中。进碑林前,何老师向每位同学发了一张广州碑林概述、参观学习要点提示和6道问答作业题。带着参观学习要点和问题,同学们跟随着何老师拾阶而上,走进了广州碑林。
在一片碑刻前,何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不同字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然后,逐一点碑,让同学们回答该碑是什么字体、什么表现形式?这种互动的教学形式,调动了我们这群老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家欢快的回答,吸引了其他游客跟随着我们参观学习。
走进仙墨轩,同学们被众多古人墨迹所吸引,何老师逐一介绍了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扇面等章法的表现形式。一位同学指着一幅中堂向老师请教:“我感觉这幅写得比刚才讲的那幅好。”何老师笑言:“学得很快呀,马上就会欣赏、评论啦。”大家走到一块秦燃先生所书“杭世骏诗咏摩星岭”的石碑前,何老师讲述了秦燃儿子与其外公同名同姓,最后相见相识的趣事。在一块书法严谨工整、平正峭劲、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碑刻前,何老师驻足,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启蒙老师冯宝佳先生的书法艺术。
参观广州碑林,同学们更直观地学习了中国文字的形成、演变、书体种类和表现形式;学习了碑帖的来历与形成,看了何老师拓碑过程的演示,更深刻地领悟到老师所教“学习书法首先要临习碑帖”的意义;听老师介绍碑文上的印章,了解印章的种类、内容、盖印位置,知晓了为何书法作品落款后还要盖上印章。不觉已过午时,但同学们兴致未减,感到这次登临白云山参观广州碑林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收获甚丰。
(丁沧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