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隐藏,合并到学习园地-班级活动
退休后,我们来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学习,逐渐与古筝结下了一份琴缘。
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我们从懵懂的琴盲转变为有一定琴艺基础的学员,今天已能曲谱在手,琴声流溢。一首首富有传统民族特色而又凸显弹拨技巧的筝曲,学员们能弹得动听悦耳了。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我们可爱的王珊老师。
正是她悉心的教导、耐心的传授和热情的鼓励,使我们的琴技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古筝弹奏中的摇指是丰富乐曲的表现手法之一,其技巧性很强,是我们学琴的难点。初学者要弹奏得流畅自如,绝非易事。王老师先对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力度等关乎音色效果的要点认真讲解,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轮番指导,反复演示,逐一点评,以求从量到质的改变。王老师除了演奏技法的传授外还强调在弹奏中对节奏的把握,重视强弱细节,理解曲目的内涵,赋以情感,这样弹奏的筝曲才具有生命力。经过十多首精选曲目的学习,基本指法运用自如,颤音、滑音、花指、刮奏、摇指的配合,音色优美圆润了许多。严师出高徒,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风格,使难点在磨练中渐渐被攻克。慈爱暖人心,老师和风细雨的贴心关爱,让学员们的信心在鼓励中不断增强。
感谢您,老师!感谢音乐,可爱的古筝,我们陶醉在您的琴声中,我们享受古筝带来的快乐。有篇文章说的好,学习古筝能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高度的专注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优秀的记忆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沉稳的自控能力、杰出的组织能力、锐意的创新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等10大能力,是奠定复合型人才能力的基础。习筝者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气质和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还能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仁和之气。
正是如此,我们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活跃在古筝6班这个集体里,大家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相互鼓励、互助互爱。近两年的学程中,展现了各自的风采。靓丽的沈娟同学不仅参加老干部大学多种兴趣学习,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孤寡老人,体现我们中华儿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中最年长的陈慧嫒大姐,学习刻苦,听课仔细,笔记认真,对老师提示的难点、要点都页页标注,克服记忆力减退带来的困惑;党支部组长李瑞凤,配合学校党组活动,支持班里集体活动,在孙女降生之际,妥善安排生活与学习,从无缺课,她左手怀抱幼婴,右手习琴的动人情景,令人钦佩;还有唯一的“党代表”吕大时先生,每次上课最早到校,老师点名示范也选他,态度、水平可见一斑。这些点点滴滴,不甚枚举。
古筝基础六班(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