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
大雪时节,寒冷的天气未能阻挡楷书基础二班前往“宝墨园”书法专题参观学习。周日早上,伴着雨雾,同学们如约在省老干大学东门登车。一路上车厢内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的热情和欢快,把车外的寒冷与潮湿,一扫而尽。
到了宝墨园,映入眼帘的是正门牌坊上启功先生题写的“宝墨园”三个大字,端庄有力,赫然醒目;两旁石柱,一幅由叶选平题、刘云书写的对联“宝聚紫坭点化三江连一水,墨挥南国皴成万绿吐千红”,妙笔生花;牌坊背面是关山月题写的横额“宝墨生辉”,圆润清和。
走进园内,同学们跟随着何冠洲老师,沿着回廊在每一幅对联前驻足,大家抢着吟读内容,聆听老师讲解和点评每幅对联的书体、笔法和章法,还不时提出楹联创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一幅隶书对联前,一位同学问老师:“这个字怎么念啊?”“这是个‘树’字”,老师说,“把‘木’字旁放到上面,就是一种书法变形。”在空中走廊,何老师指着一幅龙门对说:“看来园里就这一幅啦。”何老师详细介绍了这副龙门对的章法特点。一旁的同学说:“对联的章法还有这么多讲究,可惜胡绍基同学没来。老胡在班里曾经写过龙门对。”走到一幅对联前,何老师特意停下脚步,等候同学走来讲道:“这幅对联书写用了金刚体。金刚体源于刊刻在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处山涧中的《泰山金刚经》,其字有雍容伟岸的体态,兼草情篆意,纳隶楷特征,其形体卓然实相,笔力雄劲,虽气魄宏大而又简静平和,虽体势开张而雍容含蓄,以意象显豁而得神理清明,以实相质朴而溢空寂虚灵,这对今时以书法形体求新者,颇具启示意义。”同学们听罢,为何老师渊博的书理知识和声点赞。
宝墨园的楹联,有上百幅之多,内容涵盖状景、纪念、抒情和咏志四个方面,荟萃名家书法、各地名流及当地文人的手泽,楷、草、篆、隶各擅胜场,其丰富的楹联内涵和精美的书法艺术,给人以美学的享受、艺术熏陶和哲理的回味。
沿着回廊,我们来到大型的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绘画珍品,用1352块浮雕瓷片拼砌而成,全长62.8米,高7.3米,是绢本长卷的100倍。著名书法家刘云、李伟分别用楷、隶书体,写了序和跋。
壁画的背面,是一色黑底白字的宋代石刻书法长廊,有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金文》,宋代四大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行书,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碑刻,雕刻的字体流畅自然、豪放洒脱,保持了古代大书法家的风格和笔意。虽然下着小雨,也有同学走出长廊,近处细观,拿出相机,拍照留存。
在赵泰来藏品馆,我们看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的书法真迹,何老师感叹道:“作为少数民族,入关后开始学习汉文化,字能写得这么好,实属不易。”在一幅溥心畲所作“人是百年一过客,吾当十日九挥毫”的作品前,何老师身有同感地对同学们说:“这就是学习书法的精神啊!”
在一天时间里,我们浏览欣赏了上百幅楹联和数十幅历代书法精品。虽是走马观花,但这些或风趣幽默、或深寓哲理、或字形变化巧妙,不同书体、风格、章法的的楹联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荟萃王羲之、米芾、文征明、祝枝山、董其昌、刘墉、启功、李伟等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使同学们不仅享用了一顿丰盛美味的书法艺术大餐,更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无穷魅力。(丁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