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
——广东省老干大学诗词赏析班教学记实
2016年秋季,诗词赏析班共有学员81人,其中80岁以上的22人。年纪最大的叶斯乔已有95岁。学诗10年以上的44人。学诗年龄最长已达23年。学员大多数是工农兵干部,也有退休后的大学教授和报社的新闻记者。49年以前参加革命的5人。在2015年上学期以前,各位老师大多是教诗,偶尔也穿插教一些词。到2015年秋季,叶健敏老师接手后,专门讲词。把词的起源发展、词调、词牌、词的用韵、词的句式和平仄、词的对仗等,结合例词进行反复讲解,使学员进步很快,从讲评的作业就可看出来,原来老师每次只能从7、80份作业中选出1、2篇好的作业进行奌评,最近填写《长相思》时,点评了八篇以后,还说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就不一一点评了。可见一斑。另外,现在学填词,有些同学还继续写诗,全班同学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和平时布展以及向报刊投稿等达三百多首,受到各方好评。现根据我掌握的部份材料作些简略介绍。
一、写诗填词,歌颂盛世
叶斯乔的《长相思》:“梦和平,盼和平。世界和平千种情。鱼翔河海淸。盼太平,享太平。寰宇同心钢铁城。苍生把酒倾。”倡导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国的主张,现在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护,已筑成一条钢铁长城,使老百姓十分髙兴。邓冠杰的《长相思•重阳抒怀》:“兴浓浓,乐融融。康乐研磨遍宇中,斜阳浴暖风。花也红,叶也红。品菊重阳味倍丰。时逢国运隆。”重阳节是老人节,这阕词说的就是幸福老人的事,由于斜阳浴暖风,使健康快乐的老人遍布全国。花也红,叶也红。既是秋景,也是健康快乐老人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去欣赏菊花当然情绪特别好。不管老人的健康快乐或品菊时的良好情绪也好,原因都是因为时逢国运隆。话虽讲得直白了一点,但它确是亊实。黄隆梁的《咏黄鹤楼》:“人去楼空鹦鹉啁,浩然东下谪仙留。而今华夏正圆梦,喜看长江争上游。”这首诗的首句除了鹦鹉洲的洲因需要改作啁外,是崔颢《黄鹤楼》诗的压缩。第二句是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因这两首诗不仅发生在黄鹤楼,而且使黄鹤楼成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而名垂千古。黄鹤楼古来如是,今天若何?今天正逢中国在圆梦,全国改革开放,热火朝天,长江一带正在开展具有全球影响力,范围覆盖11个省份的“长江经济带建设”。黄鹤楼又处在长江中游的岸边,它完全看到长江两岸人民在圆中国梦中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情况而高兴。
二、摆事实,讲道理,歌颂祖国强盛
见微知巨,以点代面,这是写作和欣赏诗词的方法。欧阳文洲的《南歌子》:“潜水蛟龙水府行,‘长征’送客上天庭。探玉宇,察寰嬴,也知风雨也知晴。”短短的36字就把祖国的天宫航天、蛟龙潜海勘测的成果,跃然纸上。郭国俊的《丙申猴年迎春》:“齐天大圣贺新春,遍访民间花果村。忽报南沙生险恶,神针定海立功勋。”民间花果村当然是致富了的新农村,神针应是南海舰队和在南海的海陸空的军事联合演习了。在险恶的环境中建立功勋了。这是不战而胜的效果,可见国力的强大。杨淑铭的《深院月•沙面》:“沙面静,旧楼洋。高雅天鹅耀四方。妙肖铜人多故事,百年榕树话苍桑。”沙面在元、明、清为中国内外通商要津,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租界地,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亊馆、九个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营业。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博物馆。白天鹅宾馆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建设的,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被誉为改革开放成功的典范。1986年荣列全国百优50家饭店榜首;连续多年被国际旅游指南等国际知名媒体评为国际商务人士到广州的首选酒店;2010年广东省三次文物普查认定为文物。白天鹅宾馆无论在建筑的髙大形象、内外环境的优雅以及在国际的知名度方面都远远超过欧陆风情的所有洋房。百多年来,这里面的故事是很多的,谁能讲得清楚,只有见证过它的老榕树才能话说它的沧桑变化。对比鲜明,感慨良深。
三、反映农村新新貌,歌颂小康社会
中国有八亿农民,中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看农村的情况如何?我们很多诗友都是来自农村,对以前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别后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对写农村的诗比较得手。庄绵纯的《眼儿媚》:“南岭乡间大山丘,宏伟矗华楼。山青景秀,杉松翠绿,溪水长流。往事多少难忘记,豆饼味甘柔。米糕盛产,擂茶犹棒,长忆心头。”这是一首偏僻乡村巨变回忆对比的诗。现在偏僻大山沟里面都矗起华楼了,不但有华楼而且注意了环境保护,境内杉松翠绿,溪水长流,风景秀丽,多么好的一个现代“桃源”。这样的农村,人民的生活,当然很好。可是回忆以前的生活,豆饼味甘柔。豆饼是什么?豆饼是豆子榨油后的渣滓,富人用来作饲料或肥料的。可是因为那时穷,吃得还觉得甘柔,至于市面盛产的米糕,富人家的擂茶,虽然好吃,但很难吃到,到现在我还长久记忆在心头。第二阕《临江仙•故乡过中秋》:“昔日故乡曾赏月,攀登山顶髙峰。秋风拂回望星空。叮当泉水响,玉兔耍灯龙。今日村民来赏月,闲坐自建楼中。观看神箭闹天宫。上楼再咏唱,亲友赞英雄。”今昔差别,对比鲜明。昔日赏月,沒有楼房,小时候还要跑到髙山顶上去看,头上秋风拂面,脚下泉水叮咚地响,只有月亮当灯笼照路。一幅农村的贫苦生活跃然纸上。现在如何?幽闲地坐在自建楼中赏月。自建楼中不但能赏月,而且有电视机可以看神舟升天,有音响设备,赏完月、看完神舟升天,还可咏诗唱歌,邀请亲友聚会举酒论英雄。是一幅当今农村农民生活的写照图。尹汝根的《长相思》:“草油油,叶油油。南粤春光分外优。百花奌点头。城也优,乡也优。绿水青山楼外楼。庶民得所求。”我最近跟着女儿坐高铁和自驾车在华东南几个省内转了一圈,看到髙铁、髙速公路两侧,沿途洋房林立,成片成村,此断彼连,目不暇接,真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城也优,乡也优”它也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雏形。
四、怀念亲友是人的灵性、它是家庭和睦社会团结的基础
“千帆过尽皆不是”,“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交通不便,鱼书难通的时代怀人的悲剧。今天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手机随身带, 有话即时讲的时代, 是否还有怀人的现象。试看梁恵的《长相思•思亲》:“云山青,越山青。日暮归鸦竹外声, 愁肠千结萦。水盈盈,泪盈盈。江海苍茫隔万城,何时是返程。”因为亲人远隔不如朝夕相处好,所以久别还是很想念的。李裕宽的《长相思》:“此珠江,彼湘江。妹住羊城姐住湘。路遥难互帮。姐恩量,妹思量。耄耋之年犹挂肠。微书诉短长。”它反映一种姐妹亲情因居住远隔,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互相帮助的愧疚,到老不忘,现在只能用书信来表达心中的苦衷了。肖学钧的《长相思•念儿》:“洋面宽,海面宽。越洋求学路甚难。别离阵阵酸。情未阑,思未阑。微信一来急抢看。闻声心始安。”儿子出国留学是件大好亊,本应髙兴,为何心里反而阵阵酸,它只能说明亲情难却。接到来信后,为什么急抢看,它说明儿子走后全家人都在想念。以先得到消息为快。虽然想念,但知到儿子在外学习、生活得都很好,才放心了。父母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廖遐龄的《长相思·盼归舟》:“入暮秋,古渡头。柳岸斜阳不尽愁。归舟一叶浮。水悠悠,盼悠悠。聚首归航月满楼。盈眶喜泪流。”盼归舟之愁苦,和聚首后的喜悅都说明了对所怀念人的深厚情谊。这些情谊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五、抒发闲情逸致也反映出时代精神
易有国的《渔歌子》:“撷艳熏香拾趣来,涵今茹古上诗台。勤剪接,细量裁。悠然自得醉开怀。”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它说明作诗之难,易有国同志则把作诗形容有撷艳熏香拾趣的乐趣,经过勤剪接,细量裁作成了诗,则心中悠然自得心情油然而生。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心态。陈春芳的《长相思》:“鸭桥清,井头清。学子欢谈相伴行。谁知心恋情。日悠悠,月悠悠。白发霜须孙子搂。痴情何日休。”这是一首回忆在校期间曾暗恋过一个女同学,但没勇气表白,女同学也不知道,两人各自都结了婚,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白发苍苍己经抱孙子了。但当日的痴情还未了结。虽有痴情,未曾越轨,应是仁人君子。这情如若对方知道,亦是一种享受。冯识燕的《广府竹枝词•聚旧》:“旧屋街坊约早茶,八方聚会雨哗哗。花名灼耳流光彩,自曝童趣笑崩牙。”旧屋街坊邻居,从小相伴长大,同玩同乐,知根知底。这次饮茶,花名灼耳,可见来人之多,各人儿童趣亊由各人自己讲出,弄得大家都笑掉了牙。这些闲情逸致,古代有吗?翻开古代诗词讲愁的多,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秦观的“遗民泪尽胡尘雪,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著名诗人沒有不写愁的。只有杜牧写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这个笑不是老百姓的笑,而是建在广大劳动人民哭上的笑。今天为什么很少人写愁。它说明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很少碰到有愁的事,所以也就没有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因为很少有愁,所以李海东在《长相思•广州闹元宵》上半阕的“人坐舟,水荡舟。荡入珠江古渡头。轻舟不载愁。”它说明已无愁要用舟来载了。(黄隆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