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隐藏,合并到学习园地-班级活动
——记刘焕兰教授和他的中医保健养生一班教学观摩课
?
11月12日,我校举办中医保健养生一班《体质食养》教学观摩课,由任课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刘焕兰教授主讲。学校工作人员、有关学科的老师、研究员、辅导员等参加了观摩课。
刘焕兰教授是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博士生导师,在我校任教已20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特色教学方法。
刘教授此次主讲《体质食养》教学观摩课,同大家一起探索老年保健养生中如何根据不同体质采取相应的食养手段,纠正体质偏颇,维持阴阳平衡,从而强身防病,提高生命质量。
刘教授在这次观摩课中采用循循善诱、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他从有人连喝水都胖,有人天天吃肉都不长肉,有人一喝牛奶就腹泻等切入主题。指出体质好,身体就健康,就不容易生病,体质弱就多病。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抽象的理论。如平和质是体态适中、面色红润、头发稠密、精力充沛、性格开朗、适应力强,是一种最理想的体质状态,也不易生病。而气虚质则不耐风寒暑湿,易患感冒及脏器下陷。阳虚质则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病。接着刘教授进一步给大家讲述平和质应全面膳食,寒温适中,谨和五味,以防偏颇;气虚质宜坚持健脾、益气、养护后天;阳虚质宜温补阳气的食养原则,以及各自代表性食养方的组成功效等。通过刘教授循循善诱的讲述,让学员最终认识到:体质平和乃健康之源,体质偏颇为百病之因。
刘教授根据学员有相当文化基础及丰富社会阅历的特点,采用读解和演绎的教学法。既紧扣课文又联系实际,把《体质食养》的原理与自己行医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病象的表征指出体质的特点与根本原因。如有个因气虚长期便秘的病人,刘教授让其喝一个星期的归芪粥便出现了转机,两个多月后彻底痊愈。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气虚、肠道功能退化、食物残渣很难排出体外。北芪有补气助排便之功,当归有润肠通便之性,二者合力,共克便秘。
刘教授在中医药大学实践了30多年,善于将积累的丰富医疗和教学经验应用于生活,在课堂上也时常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食养药膳的配方,让学员学以致用。课上,刘教授针对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的体质分别介绍的“八宝豆腐”、“五指毛桃猪骨汤”和“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十分可行的经典名方。尤其是“当归生姜羊肉汤”在益气、养血、温中补肾上有独特的功效。经刘教授多次推荐,不少学员收益甚好。刘教授主编或参与出版的养生著作六部,还在《中医营养学》中担任副主编,负责食养部分的编写,在四季食养、人群食养和体质食养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述,实用性很强,广受欢迎。
中医保健养生班纪律良好,好学上进蔚然成风,同学之间的互助气氛浓厚。学员从不轻易缺课,每听一课都感到如逢甘霖,受益甚多。学员梁慧按照刘教授的方法,每天按摩全身主要穴位,从60岁坚持到80岁,身板硬朗、容颜不老。邱爱琴同学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保健知识,及时治好儿子、儿媳妇的伤风感冒等疾病。罗永汉同学运用课堂所学热心为住宅小区的老人治病,并成为他们的健康顾问。可见,学员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生命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人把 “中医养生班”称为“长寿班”,班里最老学员近90岁。刘教授认为人体隐藏着巨大的生命潜能,为大家拟定100岁至150岁的生命目标。全班学员正在为实践这一长寿目标,以成为健康长寿者而不懈努力。
课后举行座谈会,学员唐世斌谈了自己的听课体会,康梦如、金文君老师即席谈了感想。她们认为这次观摩课安排合理、概念清楚、条理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活跃,并注意做好课末复习总结。教务科工作人员也在小结中指出:这次观摩课的教学过程切合学员实际,安排合理,课堂气氛热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但使听课者较好地了解该班教学的状况,而且增进了中医保健学科各位老师的教学交流,对于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唐世斌? 摄影:谢鑫毅)
?
刘焕兰老师在授课
?
观摩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