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广东省省属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教学园地>>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

罗会同《书声朗朗 其乐融融——诗词赏析班的“朗读教学法”》
发布时间:2019/03/09点击率:

罗会同

 

    内容介绍本文阐述了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老干部大学诗词赏析班的朗读教学,能帮助学员增强语感,再现古代诗词的情境,加深对古代诗词作品的理解。文章介绍了实施朗读教学的引导途径与具体做法,从观点与材料的结合上说明了朗读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朗读 引导学员 形式灵活多样

  

    锦涛同志今年7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办好老年大学,使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大有作为。

    我在广东老干部大学诗词赏析班任教多年,每学期都精选历代名家诗词名篇名作,编成讲义,开学时打印发给学员。学员有了讲义,有利于他们课前预习,课间听讲,课后复习,学员们反映很好。学员有了讲义,有具体的诗词作品在手,这也为朗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我以往在诗词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比较着重对诗词内容与写作特点的分析讲解,对诗词作品的朗读涉及较少,虽然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总感到不尽如人意。从2010年开始,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在诗词赏析班的教学中,加强了朗读的力度。在与学员们一起赏析、品味诗词名篇的内容与特色的同时,我又与学员们一起,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课堂上书声朗朗,其乐融融。学员们沉浸于优秀诗词的美好意境之中,加深了对诗词作品内容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优秀的古典诗词的语言,文化内蕴丰富,形式优美,具有灵性和想象力,深刻而具感染力。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古典诗词的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传授中华民族文化,朗读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我国的语文教学,历来有重视朗读的优良传统。汉末的董遇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赠言友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也在《训学斋规》中强调指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古典诗词,更是需要反复朗读。清代的《唐诗三百首》问世后,一些名篇名作家喻户晓,因此产生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民间谚语,这说明了朗读对理解诗歌的作用是很大的。

    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增强语感,训练语音,再现古代诗词情境,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培养学员的记忆力、语言的感受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诗词赏析课,如何引导学员进行朗读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员疏通文字,扫除朗读诗歌的障碍。有些古典诗词,写作时间距离现代较远,并牵涉到古代文化知识、典故、史实,学员理解有困难。这时,应引导学员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与用典情况。比如南宋辛弃疾的一些词作,用典较多,有时一句一典,学员若不理解其中的典故,朗读起来则往往晦涩难懂,甚至望而却步,不能激发学员朗读的兴趣。我编的讲义,对难字难句都作了注释,这对学员排除困难,顺利朗读很有帮助。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范读,为学员树立样板,引导学员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增强教学效果。每篇诗词课文,我都带头朗读,注意正音、正字,读出感情,让学员具体可感,看得见,听得到,易于学习。

    第三,要感情充沛,以声传情。朗读时要引导学员拓展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唤起他们自己的内心视象,把诗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种种客观事物,再现逼真的情境,体验诗人的喜怒哀乐,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所寄寓的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注满了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词中描绘的连续转动的一幅幅画面扣人心弦,看的,听的,跑的,射的,黑夜,白天,创造了极其壮观的形象,为的是表达诗人对祖国的赤忱,一心一意为国献身的豪气,物中露情,情融入景,构成了激动人心的爱国篇章。朗读时,一定要读出画意,做到心中有画,有立体的图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意,反复朗读,不断咀嚼体味,这样就能受到诗人豪情的感染,也能以情感人。

    第四,注意停顿,运用间歇传情表意。通常诗歌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者,停顿宜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者,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分明,诗意显豁。

    第五,处理重音,借助抑扬传情表意。如唐代李白《将进酒》一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上来、不复回、悲等字应当重读,才能表现出黄河气魄之大,人生短促之悲。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又如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应把诗中的只、又、何时等字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第六,掌握节奏,通过快慢传情表意。一般说来,表现人物紧张、惊惧、愤怒或喜悦、欢畅的感情,朗读的节奏比较快;表示回忆、悲痛、悼念、沉思的心情,朗读的节奏比较慢;表示叙述、交代、介绍的文字,朗读时运用中等速度节奏。如唐代杜甫诗《登岳阳楼》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要读得慢些,才有助于表现诗人的人世沧桑感;颔联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需缓缓读出,才能充分表达出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与忧国伤时之情。又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可引导学员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艺术音调、表情等技巧的运用。语调,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确定哪句用升调读,哪句用降调读。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做如下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调时音量逐渐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和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我在诗词赏析班实行的“朗读教学法”,形式灵活多样。有的诗歌篇幅短小,如曹操的四言诗《观沧海》只有十四句,我就安排全班集体朗读;有的诗歌作品篇幅较长,我就分组朗读,如《木兰诗》我将全诗分为四大部分,我用家乡粤北南雄话(保存了唐宋古音,不同于粤东兴宁、梅州的客家话)带头朗读开头第一部分,随后的三部分,请使用客家、潮汕、广州、普通话的学员分别朗读。课堂上方音悠扬,各具特色。学员们反映,这堂课生动活泼,印象特别深刻。

    有的诗词作品,人物角色较多,我就请学员分担不同角色,分别朗读。例如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是一首五言长诗,长达350多句,1780多字。诗中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有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等。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分别安排学员朗读。对叙述性的诗句,如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请全班学员齐读。对涉及刘兰芝自述其在娘家的经历及嫁到焦家后的诗句,就请班上的女学员朗读。对涉及焦仲卿回答其母的诗句,又请男学员朗读。其后,涉及刘母的诗句,由女学员朗读;涉及刘兄的诗句,由男学员朗读。最后结尾“两家求合葬,葬在华山旁”一节,又由全班学员齐读。在这样交替进行的朗读过程中,学员们分别进入诗中不同的角色,体味诗中不同的场景,体验诗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就加深了对《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朗读教学法”可以及时发现诗词作品读音的问题,随时更正。例如,朗读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的首句“大雨落幽燕”时,我发现有的学员将“幽燕”的“燕”读为“yàn”。我随即在学员读完全篇以后,当场小结,指出“燕”字有平仄两种读音,是多音多义词。当“燕”解为地名、国名、姓氏时,应该读为“yān”,平声,如表示地名的“幽燕”之“燕”;当“燕”解为候鸟“燕子”时,应读为“yàn”,仄声。这样有的放矢地正音,针对性强,学员容易接受,收效明显。又如唐代杜甫《三吏》之一的《新安吏》结尾有“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的句子,不少学员将“仆射”的“射”读为“shè”,我当即在课堂上指出:“仆射”的“射”应读为“yè”,我进而对“仆射”一词的意义作了讲解,指出“仆射”是古代的官名,相当于宰相,诗句中的“仆射”,是指唐朝带兵平定安史叛军的大将郭子仪。这样,学员们对“仆射”一词的音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诗句也能正确理解了。

    “朗读教学法”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学员上课时,不仅眼到——看讲义,心到——记内容,手到——做笔记,耳到——听讲解,而且口到——读诗词。这进一步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当朗读一些名篇名句时,学员们非常踊跃,积极参与。如唐代“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员们非常欣赏,集体朗读,从中穿越时空,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领略秋高气爽的美景。我进而引导学员分析这两句究竟美在何处,学员们从“动与静、近与远的完美结合”找到了答案。我又引用北朝庾信《马射赋》的句子“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引导学员与王勃之句比较优劣高下,结果学员们普遍认为王句优于庾句:王句意境更为壮阔,堪称千古绝唱。

    两年来,“朗读教学法”已在诗词赏析班初见成效。学员们对朗读愈来愈感兴趣。每逢请学员朗读诗词,他们都积极配合,大声朗读。每次朗读完毕以后,我都及时总结,鼓励学员,激发学员朗读诗词的热情,把朗读教学不段引向深入。

    我还把诗词朗读的活动推向课外,把课堂朗读与课外朗读结合起来。我与学员常有师生雅集聚会,在这些场合,我都带头朗读自己的诗词作品助兴,并鼓励学员也当场朗读各自的诗词作品,互相交流。雅集聚会,成为朗读诗词作品的盛会。今年的师生迎春茶话会,我在会上朗读了自己的一首新作《龙年新春感怀》:“金龙飞舞展风骚,华夏群英敢钓鳌。大地春回舒眼望,千舟竞发斗惊涛。”在座的学员,也纷纷朗读自己的诗词作品。茶话会开得生动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朗读教学法”打破了以往诗词教学中的沉闷情景,使课堂活跃起来。学员们在朗读过程中,领悟诗词意境,感染诗词魅力,获得了美的享受,收到了健康快乐的效果。

 

    (作者系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