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广东省省属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教学园地>>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

谢淑媛 苏国炎《关于老年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09点击率:

谢淑媛  苏国炎

    内容提要: 本文从教育社会学和教育文化学的视角,以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特色为实例,阐述了老年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指出必须在转变两个观念的基础上,确立课堂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材文化内涵,改革教法、创造课堂艺术等方面,有效地推进老年大学课堂文化建设。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教育文化学 课堂文化建设 文化素养 文化传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就在更大视野、更深层次上为全社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老年大学文化强校指明了道路。我国老年大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由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老年大学的非功利性质,老年学员的主体性和老年大学一开始就集中了一大批深受我国先进文化熏陶的知识老人等原因,使我国老年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一开始就有着天然紧密的良好的联系和交融,使我国老年教育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它特有的优势和作用。纵观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二十多年来发展的历程,事实已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当前我们面向未来,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应不断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文化强校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工作。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当你走进校门时,你会听到一句最多最亲切的校园问侯语:“祝你健康快乐!”当你步入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课堂时,你会发现讲台上有一杯浓浓的师生茶,这是和谐课堂老年学员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爱心和尊敬;在课堂进行时,老师对学员的称谓,不是学员和同志,而是张老王老大姐和大哥相称,这称呼是那样亲切与自然,充分体现了老年大学师生之间水乳相融的师生之情和老师对老年学员的尊重;当你挤入电梯时,你会发现人群中还有坐轮椅来上学的老姐妹,虽然她暂时行动不便,但她总是带着笑容来上学;当学员们沉浸在幸福的学习生活时,突然出现一个因家失火,家庭财产毁于一旦的痛苦老人,班上的同伴们会齐心协力,解囊相助,一时就捐款数千元,以解她燃眉之急;当久病缠身刚刚出院的老人又重返课堂时,会受到老年同伴的格外关照,使濒临绝望的心灵,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即使有的高龄老人,直面死亡时,还念念不忘他多年学习生活过的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这个精神家园对他的培养和呵护,叮嘱子女,要与同窗学习生活过的伙伴们见最后一面,直至在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面前安详离去。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虽然文化没有单纯的法律和行政手段那么有强制力,也不像经济手段那么有刺激性,但它有强烈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这里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张名片,而且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教育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呢?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做的事情方面很多,如确立学校“三风一训”,发挥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办好校刊、校报,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搞好展厅、画廊、墙壁文化,发挥熏陶辐射作用;开展好社团活动,发挥鼓动和凝聚作用等等。但是,从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文化强校的过程和实践中,给我们以启示:文化强校工作方面诸多,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住重点。既要雷厉风行,又要精雕细刻。既要有序安排,又要长期积淀。既要领导重视,又要发动群众。其中,他们把目光紧紧叮住课堂,紧紧抓住课堂文化这块主阵地,动员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合力,努力打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出经验,抓出成果,就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下面仅从老年大学课堂文化建设的视角,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此,首先要转变两个观念:

1、关于老年大学教育对象的认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认识老年大学的学员,这些老年人他们在年轻时,已经经历教育、工作、生活的历炼,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社会化过程,由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了一个社会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们地位的变化,即随着老人退休后脱离工作岗位,并从家庭经济中心地位走向边缘,他们必然与社会方方面面联系较少了,老人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快产生了陌生感和落伍感,面对着第二次社会化的需要和挑战。但是,人们决不能忘记,老年大学的老人他们是第一次教育社会化的成果,他们已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阅历,在长期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一些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知识老人,他们已有较高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已有较为成熟的选择文化和理解文化的本领。就像有的人这样形容老年大学的学员:“现在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火眼真金看得清,善恶、美丑分得出。”所以,应该说,老年学员不仅是接受文化传递的客体,更是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再传递的优势主体,当然,这个主体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再次社会化。认识这一点对开展老年教育课堂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2、关于老年教育目标的认知:老年教育定性于一个人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从教育文化学的视角审视老年教育目标,应该完成培养文化老人和实现文化传递两个任务。而这两个任务的完成,均要求在老年教育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老人对世界和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应着重老人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老年人文化素养提高的内容,笔者认为有以下重点:1不断增强老人爱国主义情怀,对生活、生命及大自然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快乐豁达心境的培养;(2)不断增强老人对世界和民族文化的理解、选择、传递和创新的自觉和能力的培养;(3)不断提高老人自身表达优秀民族文化印记的交往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以上两个转变的基础上,再谈老年教育课堂文化建设,思路就比较清晰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一、营造课堂之魂

    营造课堂之魂即指构建一种体现先进文化的教学理念,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办学理念的构建是学校文化管理层面的精髓,而课堂教学理念又必然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反映。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现象,纵观我国学校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经验型管理阶段,我国《学记》就是记录这一阶段教学经验管理的经典。第二阶段,为行政管理型阶段,以分秒计算劳动者时间的泰勒制的推行是这一阶段产生的标志,这是当时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产物,以后推广到学校管理之中。这种管理模式是坚持以工作为管理的中心,人是工作的机器的一种理念,它是以行政长官的权力,按照行政长官的意志,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对工作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第三阶段,也就是近现代才明晰的文化管理阶段,其核心是人本管理思想。随着时间驶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时候,知识爆炸,信息猛增,人们驚奇地发现,教育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人、财、物、时、空、信息等诸多因素,均需管理,而首先是人的管理,特别是人的精神的引导。于是,文化管理就应运而生。学校文化管理的形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灵魂。精神文化体现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就是鲜明的办学理念的提出和实施,集中体现在课堂里,就是课堂理念的形成与实施。

    以老年人为本的课堂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它明确指出:课堂的一切工作要以老年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在于促进老年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这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自1989年建校以来,就打破了经验型管理的桎梏,也不停留在行政管理型的层面,而是在纵观时代发展的走势和审视老年教育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独具特色的“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使学校一开始就起步在文化管理的层面上。校领导明确提出“康乐”办学理念,指出这一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号召全校各项工作要力举“健康快乐”理念,特别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要以受教育者(老年人)的健康快乐作为出发点和归属,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领域要实施“康乐教学”,形成“康乐教学”的文化特色。这一理念的提出,当时在全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校为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多次召开关于“健康快乐”理念研讨会,为了使这一理念在教学领域更好地贯彻落实,专门成立了以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结合的研究机构,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在纪念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成立20周年时,还征集有关论文数拾篇出版了《健康快乐老年教育》文集,专设有健康快乐教学篇和健康快乐学习篇。为了总结和推广这方面的经验,还先后举行了各学科研究课10多次。现在,经过20余年的办学历程,“健康快乐”理念已成为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课堂教学之魂。“健康快乐”的旗帜已高高飘扬在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课堂教学的阵地上,引领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丰富课堂之实

    丰富课堂之实即指选择老年人喜爱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文化的内涵。

学校课程是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社会所积累的文化是学校课程的主要源泉,课程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最稳定、有效的载体。而人类积累的文化浩繁庞杂,如何保证把人类最精粹的文化要素通过学校课程传承下来,这是学校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在此,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特别在当前,文化开放,多元文化撞击教育领域的形势下,提高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良莠不分,庞杂无序的老年课程,既浪费了学员的时间,更是殆误了对老人的教育质量。社会文化按其性质分为精华与糟粕、先进与落后,在这方面应把握两点:(1)选择民族文化之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选择世界文化之精华,为我所用。

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精华,是人类社会文化之瑰宝,经老年教育的精心选择、加工、整理、编排、组织后,形成老年大学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不仅为社会文化传承发挥着作用。同时,也为培养现代文化老人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社会文化按其种类分,可分为科学、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对文化的选择,除了进行性质上的选择外,还要进行种类上的选择。课程种类的多样化和层次化,能为老年学员提供较大范围的选择自由度,供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老年学员自愿选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中千差万别的个体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握以上这些基本原则,并认真贯彻“健康快乐”教学理念,精心研究课程设置,非常重视选择既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又有利于促进老年学员“健康快乐”发展的课程种类,如开设了学员特别喜爱的诗词歌赋、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声乐、舞蹈、中医保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门类,并按学员基础,划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研究班等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供学员选学。老师们在选择教材和编制教学大纲、讲义时,都特别重视对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外文化之精华进行选择。比如,保健一班温老师的教学,他重点选择一些对老年人健康有益的中国传统医学保健的内容。在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中他选择了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养生防病学说等精华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医的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同时,还介绍了有关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作用,常用中草药的识别和应用以及中医药食互补、四季养生之道等等内容,实践证明,学员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倍感亲切,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奥和神奇,从而对中医理论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后,学员一致反映:“这些内容对老人自身的健康、家人的保健、朋友的咨询以及病友的护理均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学习了这些知识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还比如,诗词赏析班罗老师他为了传承与弘扬祖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特编辑了《民间节日诗词选讲》教材,主要选编了古代和现代作者歌咏我国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上元)、春社、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名篇名作,共三十篇,拓展阅读若干篇,约十八万字左右,教材按节日顺序编排,供学员一学年(两学期)教学使用,为了保持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每篇诗词通常包括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正文、注释、赏析、思考与练习等内容,同时,还布置以节日为主题的学员课外作业。学员反映:“这套教材不失为我们了解我国民情风俗,弘扬祖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特色教材”很受学员喜爱。

    三、改革教法,创造课堂之艺

    改革教法,创造课堂之艺即形成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以发挥课堂文化的感染力。

从教育文化学的视角看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实现文化传递的过程。而文化都寓于一定的载体之中,所以,课堂实质上是文化在不同载体之间运动的过程。

课堂上的文化载体主要有教材、教学手段与情境、教师、学生四大因素。前两者为客体因素,后两者为主体因素。

课堂上的教材、除教师发给学生的教科书和讲义之外,就是教师加工创造后通过教师表达出来的各种信息。

教学手段以及创设的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工具和背景条件。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引进课堂之后,彻底改革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它不仅突破了文化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且通过声、光、电、图象的效应,使这种文化传递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而课堂上最宝贵的、活文化的载体是人,即教师和学生。他们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是课堂上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因素,是文化传递的主体,特别是一些知识老人,前面已经提到他们是文化传递的优势主体,不仅具有接受文化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在实践中不断再生和创新文化的能力以及使用文化再传递的能力。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将物质的客体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文化,再形成改造后的客体文化,再激发学员接受、理解客体文化,经学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又内化为学员自身主体文化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员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在调动、激发学员的主体地位上。这是课堂上完成文化传递的关键。那么,这就要靠教师自身的道德魅力、学识智慧、情感、语言、体态、以及对教学多媒体手段恰当的运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创造来实现。就教学方法来说,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即适合教学内容,符合老年学员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服务教学目的。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发挥其艺术对心灵的的震憾和感染力。所以,有人说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教育达到完美的程度。现代解剖学已经证明:科学开发左脑,艺术开发右脑,左脑施逻辑思维,右脑施形象思维。科学使人聪慧,艺术使人高雅。左脑、右脑全开发,则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均发展,这是最完美的教育,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他们教学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升华和提取,笔者认为他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第一、 实施尊重教学,激发老人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从而激发老人发挥文化主体作用的自觉性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老师们认识到:只对儿童才实施尊重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其实,老人更需要获得尊重。因为,老人曾经也年轻过、风光过,曾受社会和家人很多的尊重,退休后由于人们的忽略,也由于他们心理的变化,老人深感不受尊重的痛苦,渴望受人尊重的心切,老人的感情丰富,但十分脆弱,老人的情意较为成熟,但也极为敏感,最大限度的尊重老人,是老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老师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他们十分尊重老人的人格;同时,尊重老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再次,尊重老人的创造精神。比如,课堂上表扬老人时,注意不伤害每一位老人的自尊,在民族舞班观摩课上,老师教完新课后,先请舞跳得较好的老人作示范表演,接着,还请年龄最长的老人作表演,顿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这位年长八十多岁老人优美舞姿的赞赏,更是对教师尊重每一位老人的喝彩。还比如,在中医班观摩课上,老师讲中医的辩证论治时,紧密联系老年学员的已有知识经验说:老年朋友们,你们在给自己及家人治病过程中,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同是感冒,有的吃去火药,有的吃驱寒药,这是为什么?顿时,课上一片沸腾。老年学员自身的生活经验十分宝贵,老师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十分重视发挥学员的创造精神,每每课堂进行名人名作精品展示时,老师总要赞扬他们的独特风格;进行师生作品展示时,老师准能发现学员的创造火花,热情地予以赞扬。课上还经常创设让学员自编自演节目的机会,让学员充分展示创造才能。有的学员自豪地说在文化传承的问题上,我们面对民族文化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面对世界优秀文化,要博采众长,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是一条多么正确的文化创新之路,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

    第二、 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员积极思维,保护和促进老人的大脑健康,从而有效地发挥老人文化主体优势

    人的大脑是人的司令部,一旦司令部出了问题,则影响整个人生,所以,保障老人的健康,首先要保障老人大脑的健康。按照自然规律,人的衰老是必然的,并且,首先从人的大脑开始衰老,所以,老年教育要防止和延缓老人大脑的衰老,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师生们在‘健康快乐’的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中努力践行启发式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积极思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质疑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面。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起老年学员的思考。比如,中医班观摩课上,老师提出一连串的思考问题:中西医相比,中医理论的精髓在哪里?“辩证论治,整体观念八个大字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同病异治?有时又异病同治呢?在这方面,你们生活中有哪些经历和实例?最后,教师提出病机的原理.整个课堂,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员和听课人反映:这是一堂文化的盛宴,也是一堂思维训练课。

第三、 讲究课堂艺术,发展形象思维,陶冶情操,以提高学员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去,由于多数老年学员年轻时工作和生活等原因的限制,往往对自己右脑的使用和开发不够重视,实践证明老年人右脑使用和再开发的潜能很大。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的老师们在这方面有独到的看法,他们十分讲究课堂艺术,发展学员形象思维,从他们的经验中提炼出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

    教师的语言要经过加工和提炼,变成准确、简明、生动、幽默、富于形象性的教学语言,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优美,给学员以美的熏陶。

•讲究课堂韵律,加强课堂节奏感,使课堂有张、有驰、跌宕起伏,富于变化,给人以新鲜感和艺术的韵律感。

积极恰当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表现的图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艺术境界,在思想感情上使人受到感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上三点,即课堂教学理念的形成、课程教材文化内涵的组建和课堂活动方式、方法的艺术创造,是课堂文化建设中三大基本问题。只有把以上这几个问题解决得较好,将会使老年教学不断提高文化品味,从而较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培养现代文化老人的任务。关于课堂文化建设中还有两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即关于活动课程的创设及隐性课程即环境课程的建设问题,因本文篇幅所限,暂不涉及。今日,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在文化强校的过程中起步良好,收获颇多。但与文化强国的大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老年大学承担的文化使命相比,任重而道远。我们完全相信,经过大家的继续努力,老年教育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建设,将会在这里大放异彩。 

 

(作者均系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特约研究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7.23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刁培萝、《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